Drop Down MenusCSS Drop Down MenuPure CSS Dropdown Menu

【電影陣列】把力量集中在核心的明日邊境

單元介紹
這個單元是作者從電影裡頭解構故事的影評,從不同角度來看電影,當然描述的作品可能下檔很久,很慢才出一篇電影觀後感,作者不是靠這途混飯吃的,今天要介紹的是,一部你看了也會覺得很煩,最後才知道要把力量集中,攻打敵方核心的明日邊境。

關於本部片
Edge of Tomorrow (明日邊境),一部極像遊戲現實化的模式,湯姆飾演的政戰軍官凱吉,被調到前線作戰,攻打異種,不小心被異種的血入侵,只要死亡,就會重起每一天,重複一樣地事件,就像遊戲一樣不斷地重新讀檔,只是這個還原點都在同一個時間點上,不擅長打仗的凱吉軍官,從對武器的陌生到善戰,已經不曉得陣亡幾次。當然好玩的地方不只在這裡,在一部看似嚴肅與動作場面浩大的電影裡頭,出現不少阿湯哥搞笑的場景。


Omega 奧米加異種
電影裡的異種包括 Alpha 跟 Omega 異種,從 Omega 的名詞解釋,是希臘第二十四的字母,也是最後一個字母,Alpha 是排第一個,所以表示最初與最終,在電影裡頭的設定是 Omega異種有時間控制能力,當 Alpha 死亡時,會有自動反應,讓 Omega 重新啟動某一個時間段,當然Omega就是要打擊的核心。

回到過去與看見未來
凱吉從開始陣亡,接著被芙塔斯基一次又一次地”重啟”,直到凱吉看到所謂的幻象,這個幻象可以看見 Omega 藏在哪裡,不過回到現實來看,很多人都有經驗看到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直到你到達時,可能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果重啟時間代表著回到過去,那麼這個幻象就是看到未來的景象。當凱吉的目標轉移後,要提早一步進到未來的景象,這當中的過程便會不斷地改變,可是這段”時程”,不見得會變動,我認為,如果A到C點須要花三小時,即使你在A點已經改變目標想走捷徑,當中的變數也會影響著你的進程,不論你選擇哪條路,都需要花三個小時,只不過影響你進程的變數都不一致。

凡爾登戰役
劇中芙塔斯基被稱為凡爾登天使,在歷史上,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破壞性戰役,也是時間最久,而凡爾登是德國通往巴黎的主要要道,劇中最後的戰役正是在巴黎的羅浮宮,羅浮宮最早用的就是監獄跟防禦性的城堡,Omega會選在這裡大概是編劇特別安排,是否連金字塔設計也是考量之一就不得而知,但是金字塔跟時間卻有所關連。

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部電影發表在2014年6月6日,歷史上的今天,在1944年6月6日正是盟軍實施諾曼地登陸,所以你也看見裡頭的場景也有搶灘,第一次凱吉幻覺的目標是在一座大霸,正是在海灘的這條線上,最後才發現是個陷阱,是否對應到加拿大軍隊登錄地段在峭壁上,最後被德軍搶攀埋伏,後被稱為陷阱有所關連 ?

All You Need Is Kill
這一本小說我是沒有看過,據說電影基礎是來自於這本由櫻坂洋著作的長篇小說,無論電影還是小說,若以時間理論為基礎用劇情作包裝,手法還蠻高明的,但似乎沒有提到過多的時間理論,只是死了一次又一次,看片子都能體會到主角的心裡很煩悶,不過拉開這個時程,其實很多歷史的事件不斷地重複,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太一樣,而想修正錯誤的人卻只有那麼幾個,還是集中全力攻打問題核心比較快。




影評專欄
電影陣列 - 明日邊境
陳禺霖撰文
2014年增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