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p Down MenusCSS Drop Down MenuPure CSS Dropdown Menu

【報紙專欄】帶頭行善之宗教篇

在上次專題報導中提到,從宗教活動看教育與人文影響之後,今天將探討關於宗教對於人文更進一層與觀光方面影響。在我們台灣普遍的宗教信仰中,多以勸人向善,勸人為善為出發點,筆者在這一年對地方廟宇的跟隨採訪中,更整理出宗教對地方上的影響和重要性。


工藝上的體現
在於有形體的部份上,廟宇宮殿或是神尊及其它擺設,有些大型建築內外部雕刻美輪美奐,無論是形象或是刻在柱子與牌匾上的字,很少人會去探討它的藝術價值,放開傳統宗教信仰不談,整體而言正是文化與工藝上的體現,即使國外的宗教信仰也是如此,像是人形的雕刻、文書的字體、壁畫的繪製與雕工、色彩的搭配、方位的擺設等等,這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文明與歷史的展現。

擁有濃厚的文明色彩
我們很常聽到所謂的古文明,它濃厚的神秘與文明色彩,考古學家須經由遺跡的建築,及內部的刻畫和文字來了解當時的文明,而在今天科技發達時代裏頭,要記錄地方歷史非常容易,同樣地,廟宇上的壁畫雕繪出許多故事,無論是主祀神像的求道過程或是寓言故事等,都是流傳以往紀錄的方式與其內容,與我們現在資訊媒體與紙筆紀錄比較起來,又有著不一樣地味道。

一種地方文化的代表
宗教信仰可說是地方文化最具代表性與體現,第一是它是具有歷史傳承,動輒數百年數千年的故事,從建廟到今天也許有十幾數十年,在這段期間當中人來人往,有著不同地活動,我們都知道文化其實簡單來說是人們的食衣住行育樂,由民眾的生活與活動所構成的,而宗教帶來的除了上述工藝上體現與文明色彩,許多活動也是由許多人共同參與,就像民間活動需要主辦單位、協辦單位、合作單位、贊助單位等,一部電影需要導演、前後製人員跟演員等等,需要不同專才的人來共同合作,才能辦一場活動。

教育我們團結
一場宗教慶典的活動,可能會邀請表演、舞龍舞獅、戰鼓等等,即使是科儀的進行,每個地方未必相同,像是筆者在採訪兩次大型活動中的"取龍水",科儀的過程是一樣,但是活動行程卻不進相同,這也有著代表地方的特色,但無論如何,這些活動除了管委會跟相關單位出錢出力以外,由許多義工的協助,才能讓活動圓滿落幕,這不就正是要我們學習團結,最好的範本。

如果我們把它看成文創商品
文創商品來自於地方或個人的文化與創意,即使最近風行的霍夫曼鴨子,靈感也是源自於他們生活中的事物,同樣地,如果我們將宗教當中一些事物,比方說平安符、籤詩、光明燈或其他東西等等看成文創商品,意義就在於說,在近年許多地方推動觀光發展與推動文創商品上,有很好的參考目標,去探討地方有甚麼樣地人文,進而衍生出地方特色的文創商品,而不是因為別人有甚麼特色,我們拿來用。

重談文化的代表
廟會的活動,邀請不同的表演,有傳統亦有現代,有些傳統藝文表演在今天可見不多,原因是時代變遷或是維生不易,也是因為這樣地需求已經不多,但是這些都是一種文化,一場活動下來,可能需要歌仔戲的演出、布袋戲的演出、像是前面提到的工藝諸如此類的,地方宗教似乎是這些傳統藝文很好的表現舞台,同時也是現代地方藝文很好的展示空間。

帶頭行善
有幾次採訪當中,都有探討到廟宇經營上的問題,如果我們把他們當作民間團體單位來看,慈善公益是普遍的經營方向,就像組織章程裏頭的宗旨,有些宗教單位可能會成立救難隊或是民生救援組織,寒冬送暖也是常見的活動之一,在許多宗教勸人為善的同時,自己本身也是扮演著帶頭行善的腳色,但是行善公益不局限於救難支援或幫助弱勢,在前面幾項重點提到的,帶動地方文化,延續傳統,許多行業或領域都能夠透過宗教活動表現也是一種行善公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