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專欄】巷弄裏頭的新亮點~療癒系雜貨鋪
過去的雜貨鋪多數販售乾貨或是日常用品,坊間稱為柑仔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多數以學生或家庭主婦為消費對象。如今超商幾乎取代了傳統雜貨鋪,其實現在還有一種位於巷弄街道裡頭的小型雜貨舖,正在閃閃發亮‧‧‧
《多一點情感的手創物》
以雜貨銷售的店,在地方上還是隨處可見,小至市集中的攤販大至百貨公司,當然還有堅持傳統雜貨舖風格的商店,本期介紹的是另一種帶有療癒系商品的小雜貨店,裏頭大大小小的商品,都兼具生活上的美感,也有著不同國家的文化,以及多了點帶有情感的手工創作物品,這些物品兼具一定的質感與美感,呈現出自創作者的構思,有些東西你可能認為只是一點裝飾,但它在產品整體來講卻有一定的實際用途。
現代已經是國際化的社會,我們四處可見來自外國的產品,有些產品跟我們的文化與生活習性卻不見得完全相同,當然有些物品是來自於創作者的創意或巧思所特別設計的。光從一個牛奶杯來說,可能有專門飲用的牛奶杯,甚至專門用來喝牛奶的”杯子”,可能不是我們印象上的杯子,它比這個杯子大一點,接近我們常用的碗,從一件小物品當中,也可以知道異地文化與我們之間生活習慣上的差異。這些小雜貨除了實質上的用途以外,也添加了賞心悅目與生活上的美感,有助於人們對生活的重視與創意的巧思,這也是多數女性朋友所接受和喜愛。
《打破品牌價位的迷思》
所謂的文創產品一旦掛上某設計師的名稱,這項商品的價位就會提升許多倍數,而在國外有許多產品,價位卻有所落差,不過文創卻在各種不同用途的產品上萌芽,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從多重角度去探討,品牌帶來的是價值,價位可以支持設計師繼續創作與否,能不能普及,卻需要考慮到價格與實用性,反觀過來看,若產品能夠在符合成本與合理利潤考量下銷售,對於設計師的曝光率與產品的普及度也是有所幫助。
《雜貨舖不容易》
過去筆者曾探討過關於女性朋友學習手工藝創作後的出路問題,有位女士從事手工飾品的創作與銷售,據這位女士表示,有許多女性在接受社區課程後,能夠出來創業或銷售手工創作品的並不多,原因多數是無法以此維持生計,或是精緻度不夠,憑自己的力量實為薄弱。然而若有女性朋友想要開創自己的雜貨小舖,也是一種夢想,但是其過程非常辛苦,除非經濟條件寬裕,在初期可以透過相關團體獲取經驗及管道來帶領你入門,來蒐集這些產品,或是透過網路及其他管道來尋找這些來源,再來就是空間的布置與銷售上的問題。在日本,有些街道內會看得到類似的雜貨鋪,在我國的商業經營習慣上,這類的雜貨鋪比較不容易生存,可能在人潮較多的鬧街比較來得容易經營。
《幸福的磁場》
據業者表示,這些療癒系的小玩物,能夠紓解壓力放鬆心情,每個大男孩大女孩心裡頭都有個小男孩和小女孩,這些東西可以誘發內心的那個小孩,在蒐集這些東西的過程,也是一種放鬆。經營雜貨舖過程當中,其實也有一種磁場,會吸引到相同性質的人相聚一起,遇上的客戶,多數也是樂意分享,會想去營造自己幸福生活的氛圍,當然也鼓勵有興趣的朋友,開創屬於自己的療癒系小鋪。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