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p Down MenusCSS Drop Down MenuPure CSS Dropdown Menu

【報紙專欄】推動社區敲響特色

近年來社區 營造觀念提升日漸普及,地方機關與民間團體亦為觀光發展而努力,從舉辦大型活動、社區研習等凝聚民眾熱絡地方,方法與特色各有不同,台灣有許多地方都以當 地的特產或文化背景為命名,便著手將歷史的繁景重現地方文化,要營造當地的特色實為不易,需要民眾自發性的配合與地方機關和民間團體的推動,甚至要對當地背景有所了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資,以及時間上的發酵。

當然過去文 化與產業沒落有其原因,台灣是多元化的社會,能夠快速吸收外來與新興的文化及生活模式,但如何接受外來的東西,轉化成當地的特色,也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課 題,曾採訪到生活陶的達人林永勝老師曾表示,比較於日本,雖然各地都有同樣地藝品,但你可以從藝品身上找到每個地方濃厚的人文色彩,反觀台灣,同樣是陶藝 的東西,卻很難看得出南北差異,從另外一個層面去切入,談到布袋戲,很多人很快地就能聯想到它盛行的地方,但是除了虎尾之外,其它地方就不能盛行布袋戲的 文化嗎 ? 這是今天要聊的項目。


 
吸收外地文化推動社區活動
筆 者藉這次機會了解到竹子在過去生活與現代產業的資訊,文化與旅遊專業導覽人胡堯儲先生在社區推動與鄉土觀懷行動上行之有年,特別在廣明社區計劃一項竹藝鼓 的研習活動,而竹藝並非在地的文化特產,為得是能夠讓社區接受更多元的文化,讓社區民眾交流,了解竹的特性與樂器的製作和演奏,融入他們的生活,不分年齡 對象參與,亦期望將來有機會組織社區樂團。

特 別請來外地的竹藝指導老師,同時也是竹工藝業者來指導民眾如何去製作竹樂器,也請來音樂老師以竹鼓編曲,每週定期在週三與週五進行研習活動。期望能夠將竹 樂器甚至其它竹藝成為在地的特色之一。既然竹工藝本身非在地的文化特產,那麼要成為在地特色,甚至勝過本身就是以竹藝盛名的外地社區,也許有人認為不可 能,那麼應該要怎麼做才好 ?

加入地方特色文化
胡 堯儲先生將竹藝鼓結合了在地廟宇的文化色彩,打算將以彩繪方式在竹樂器上描繪出來,特別請音樂老師為此編出新譜,將這些整合起來之後,成為在地新的特色, 將外地與在地的文化做一個結合,無不是一個好方法,筆者與胡先生更談到,竹樂器只是其中一部份,那麼在未來是否將會利用竹工藝來呈現社區的意象或推動更多 竹工藝的文化,胡先生也期許能夠如此,不過社區推動實為不易,一來要吸引民眾的興趣與投入,根深他們的觀念與認知,融入他們的生活,才能將文化普及。

一個地方產 業的興起,勢必要有地方需求才能帶動,否則很多推廣最多只能成為一時間的社區活動,前面方才提到,吸引民眾的興趣很重要,這是讓他們能夠投入的要素之一, 要能夠持之以恆,必需讓民眾了解到這項東西對他們的重要性和需求性。筆者特別到竹山文化園區拜訪,了解到竹是一項可以取代木材,更為環保的一項元素,一來 竹子生長時間比樹木短,製成的成品也非常耐用,在環保觀念提倡的時代下,也許是吸引民眾使用的原因之一,只是竹的元素是很單調的,且呈現的感覺非常生硬, 但是可塑性高卻是它的優點之一,重點來了,元素既然是單調,從另一個角度來想,這也表示它能夠與其它元素作結合,前面提到胡堯儲先生結合了在地廟宇的文 化,運用彩繪和音樂方式為它添加地方的特色,這是一種方式,另外的方式,就是與地方上其它的元素或民眾的生活習慣或需求作結合,融入他們的生活,讓民眾了 解到這項元素比他們以往所用的元素更為便利好用,才能夠普及化。

從活動敲響地方特色
民 間或官方的活動,亦是當地文化的一種呈現方式,即使要將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不易,配合活動也是一種帶動方法,不管是布袋戲也好,或是各地的櫻花季跟花燈節也 好,這些都是可以拿來做結合,前面聊到胡堯儲先生的概念可以延伸做為廟會活動上的表演搭配,或是營造社區意象,表現出復古的味道,同樣與地方盛產的花季結 合,不管是竹子也好,木藝也罷,甚至布料等的整合,又是另外一種味道,若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元素,配合地方的風景,就能明顯地呈現地方上的差異。

談 到花燈,筆者向胡堯儲先生與竹藝指導老師賴弘春先生提出這樣地概念,他們所製作的馬啼鼓,是以矩形中空的四塊竹板組成成敲擊面,以類似竹杯做為敲擊用具, 如果能夠在敲擊的時候,能夠在每敲一次就能讓樂器閃一次燈,這樣地呈現倒是更為花俏且特別許多,結合在地的生活彩繪或雕塑,亦能展現地方的文化。

文化的發展就是不斷地學習
雖 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社區活動,卻帶來一種醒思是,在觀光發展提倡的近代,除了找回地方歷史背景或開發觀光景點作包裝,如何吸收外來的文化加入地方自有的特 色,也是一項很好的概念,文化的發展就是不斷地學習新的東西或是失落的項目,不管在地的也好,外地的或國外的也好,融入地方的生活人文,甚至個人的個性, 再創造出新的東西出來,更重要的是,就跟竹樂器一樣,要敲才會響(比喻動手做或投入活動),即使要做成有音階(比喻地方不同的調性)需要一層技術或時間,文化的孕育本身就需要一段的時間,但是出來的成果,就是地方的一種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